|
|
站內搜尋
最新消息
關於港恩
醫師介紹
門診時間
診所位置
港恩G訊
Q&A問題
健康G識
中醫G識
問問Dr.G
中藥G識
GForum
B計劃
禦病G道
G文化
G新聞
中醫G道
新冠肺炎防疫G訊
港恩醫師話你知
二十四節氣資訊
健康G識
2012-07-01 / 作者:
李康銘
醫師 /累計瀏覽次數: 2030 次/
精神魂魄──從中醫看認知過程
認知過程是人類重要的生命功能,最能反映人類的高度智慧。當我們每天起床,睜大雙眼,認知過程便開始了。很多疾病都涉及認知過程的障礙,我們最熟悉的莫過如「腦退化症」(舊稱「老人癡呆症」)。
認知過程簡單而言就是人類認識這個世界的整個過程。有點像電腦的操作程式:信息輸入電腦,電腦暫存信息,重要信息
則
被長期儲存;運算時,暫存的信息被運用,長期儲存的信息也被提取;最後經運算處理的信息被輸出。這個過程在中醫的經典著作中早有描述:
「天之在我者,德也,地之在我者,氣也,德流氣薄而生者也。故生之來謂之精,兩精相搏謂之神。隨神往來者謂之魂,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。所以任物者謂之心,心有所憶謂之意,意之所存謂之志。因志而存變謂之思,因思而遠慕謂之慮,因慮而處物謂智。」(《黃帝內經‧靈樞‧本神篇》)
這段文字以「我」為開始,以「物」為結束,所探討的是「我」與「物」的關係。用現代心理學術語說:「我」是主體,即認識的個體;「物」是客體,即被認識的物件,「我」對「物」的認識過程就是所謂的「認知過程」。
我(主體)是以由天地之精華所構成的,天賦予人以德,是無形的;地賦予人以氣,是有形的。「精」是人先天所稟賦的有形與無形的兩個部份,二者結合便產生「神」。「精」與「神」是人能認識外界事物的基礎,兩者合為一體,但功能有別,「精」相當於人的肉體,「神」相當於人的現代意義的精神與心理,「精」與「神」就如電腦中的硬體與軟件,是最基本的,又是最重要的。「神」的功能由「魂」來達成,即人的意識與情感,「精」的功能則顯於「魄」,即人的本能與感官。有了「魂魄」,人就能開始認知的過程。
認知過程始於信息的接收,「心」接觸外界的「物」後,產生「知覺」。「知覺」是外界給予的人的信息,把所獲得的信息暫存為短時記憶即是「意」,短時記憶又被貯存為長時記憶,是為「志」。有了記憶後,人就能運用貯存下來的記憶進行信息的加工,這是人的思維活動,即「思」與「慮」。最後人把加工過的信息輸出,應用於外在環境之中,就是「智」的表現。
《黃帝內經》更把其中的各種概念配屬五臟,有所謂肝藏魂,心藏神,脾藏意,肺藏魄,腎藏志,另外又有脾主思,肝主慮,腎藏精等。
這框架有助中醫辨證治療,例如
在腦退化症中,患者出現失憶,特別是短暫的記憶,我們可以定位為「脾意」的病變,可以從脾的方向找答案。
據估計,目前香港
65
歲以上人口,
100
人中便有
5
至
8
人患有腦退化。腎為先天之本,隨年紀增長,腎精日損而老化,脾為後天之本,供養著先天之本,而且脾土在五臟中位居中土之位,在認知過程中作為記憶與思維活動的樞紐,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,脾胃健康有助延緩老化,更能有效預防腦退化。脾胃貴乎定時有節,「
作息有時,飲食有節
」,雖是老生常談,但能持之以恆,從年青時就開始,我們將能度過一個健康幸福的晚年。
上一則
下一則
港恩中醫診所/
灣仔診所
‧
旺角診所
‧
荔枝角診所
‧
荃灣診所
辦事處:香港九龍荔枝角道838號勵豐中心303室 TEL:(852)2371-3681
E-mail:info@gloryin.com
Copyright © 2013 GLORY-IN CHINESE MEDICAL CLINIC
– Designed by Pinte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