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經常會遇到朋友或者病人問我以下問題,為什麼我平常喝紅棗水補血卻長痘痘?睡不好用枸杞子及桂圓泡水一段時間後起了口瘡,熬夜後喝雞骨草之後胃痛等等。
相信很多朋友都長期抱著類似疑問,筆者認為讀者可以先思考以下問題:
1.那是不是中藥?(其實山藥,蓮子等等,既是食材,也是中藥)
2.那種中藥 / 食材是否根據合適當下的身體狀態?
3.給你服用建議的是網路資訊/ 親戚朋友,還是醫師?
服用中藥其實好比吃一頓飯,比如我去餐廳吃到一道菜,色香味都滿意,但是回家卻不一定可以做到一模一樣,那是為什麼呢?因為從對食材味道的了解、佐料的比例乃至先後次序、火候等都影響菜餚的成品,這三件事情都缺一不可,服食中藥亦大概如此。事實上處方中藥和烹調一頓菜肴其實都有很多共通點,舉例說,醫師需要了解中藥的特性(例如A中藥在小劑量的時候可以止血,但是在大劑量的時候就是可以增加出血的),也需要知道不同藥物之間的配搭會產生什麼不同的效果(例如單獨使用B中藥在小劑量的時候會引起血壓不穩定升高,配合其他中藥並更改劑量後可以在一段時間後把血壓穩步下降)。說到這裡,相信大家都會明白,中藥大多都具備偏性,需要根據醫師的四診來決定使用的劑量和相應搭配,才能發揮最佳的療效,即使一個感冒,也可能因為患者體質的差異而出現很多不一樣的處方。
最後,由於網絡資訊發達,如果確實想自己保養身體,但一段時間後仍未有解決相應問題,建議還是先諮詢註冊中醫師,祝愿各位身心平安喜樂。
|